返回
本地新闻

新晃侗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20-04-09 09:405776

新晃侗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d451ec47b6094a2397a11f1f3acecbbc.doc

《新晃侗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主要阐述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环境保护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引领全县人民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宜居山水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入推进“四个全面”的攻坚时期,必须准确研判形势,科学把握发展新阶段,紧紧抓住新机遇,顺应新常态,实现新跨越。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生态文明快速推进,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造工业经济强县与生态宜居文明山城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2015年,预计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9.17亿元,年均增长10.9%,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9746元。公共财政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达到3.63亿元和2.2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0.13%和22.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达127.5亿元,其中2015年完成45.8亿元,年均增长29.6%,是2010年的3.8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9亿元,年均增长14.1%。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经济运行步入新常态。

——产业水平逐步提升

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一五末的14.41:48.47:37.12调整为14.22:50.27:35.51。五年来,全新增规模工业企业9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5.09亿元,年均增长5.5%,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8%。粮食总产稳定在7万吨以上,现代农业基地扩展到30万亩,建成标准化农业示范园区3个,推广示范面积20万亩,市级龙头企业发展到4家,省级龙头企业发展到3家2015年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城市综合体、商贸物流产业建设步伐加快现代物流、金融、电子商务、家政等现代服务业水平稳步提升。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

2015年,预计全县城镇化率达34.4 %,比2010年提高11个百分点。城区面积从2010年的5.5平方公里增加到6.7平方公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城镇功能不断完善,社会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全面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100%的乡镇、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9.6万农村人口解决了安全饮水问题,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5座,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全面完成。2015年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6259元、6013元,城乡收入比由2010年的4.4倍缩小为2015年的2.7倍,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社会民生明显改善

“十二五”期间,一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不断增加,累计投入教育科技、公共文化、促进就业、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资金31.47亿元,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校条件明显改善,医疗卫生普遍加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9.4%。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单独两孩”政策全面落实。民政、广电、新闻、档案、民族等其它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改革创新不断深入

“十二五”期间,全县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乡镇机构改革、投融资改革、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组建了经建投、工建投公司,在全市率先成立助保贷管理中心,向企业提供贷款抵押;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混合制经济不断发展。县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基本完成,县农村商业银行正式挂牌运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启动,撤乡并镇、行政区划调整稳步推进。

——扶贫攻坚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全县深入开展“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着力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科技推广、普九“化债”、医院改扩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均有了较快发展。农村贫困面进一步缩小,贫困对象逐步减少。按原标准,2010年新晃县贫困人口为 10.45万人,2015年减至5.0639万人。

——生态文明稳步推进

“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县创建、绿化模范县建设和“全国文明县城”建设,深入实施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重要水源地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一系列生态工程。全面完成节能减排各项任务,到2015年,全县单位GDP能耗五年累计降低18%。先后通过环保部“全国生态示范县”验收,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卫生县城”等荣誉称号。

当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经济转型升级不够快,服务业发展水平偏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待培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这些矛盾和问题,都需要在“十三五”时期继续着力解决。

专栏1   “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    标

2010

十二五 纲要目标

十二五 完成情况

指标

属性

2015

预计

年均增速(%

2015年完成数

年均增速(%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25.1

46.2

13

49.17

10.9

预期性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13002

 

 

19746

14

预期性

公共财政收入(亿元)

1.45

4

22

3.63

20.13

预期性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

0.83

2.2

22

2.29

22.37

预期性

三次产业结构

14.41:48.47:37.12

9.5:53:37.5

14.22:50.27:35.51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6.49

15.5

19

14.09

14.1

预期性

规模工业增加值(亿元)

11.5

29

21

15.09

5.5

预期性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2.05

127.5(五年)

26

45.8

29.6

预期性

城镇化率(%

23.4

34.4

 

34.4

 

预期性

五年累计单位GDP能耗降低(%

 

18

 

18

 

约束性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0

 

90以上

 

约束性

总人口(万人)

24.43

 

 

25.62

 

约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控制在4%以内

控制在4%以内

控制在4%以内

约束性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参保人数(人)

18900

19000

95%

 

95%以上

约束性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92.82

90

 

90以上

 

约束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0400

18328

12

16259

9.3

预期性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380

4582

14

6013

20.7

预期性

第二节  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是新晃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将面对诸多风险挑战。

从国际看,新型竞合将成发展大趋势。全球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产业竞争、科技竞争、贸易竞争加剧。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更高水平上推行“再工业化”、“制造业回归”和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调整产业发展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不同程度突破,全球经济在再平衡中艰难复苏。同时,国际贸易竞争对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融入全球经济贸易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

从国内看,转型升级将成发展新常态。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关键时期,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正从10%左右高速增长转向7%左右中高速增长。更加注重压缩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培育新增长点,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更加注重全面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正从传统的要素驱动为主转向创新驱动、改革促动为主。更加注重政府、市场和社会三元并存,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效发挥社会力量作用。

从县域看,建成小康社会将成发展主旋律。“一城一园”发展迈上新的台阶,“一石、一树、一牛、一铁、一米、一镇、一泉”等特色产业蓄势待发,改革红利逐步显现,到2017年确保新晃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85%以上,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但发展中的内外挑战将同时并存:一是产业转型升级迫切,资源环境等要素约束日趋明显,产业平台建设相对滞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二是城镇功能有待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欠缺,要素集聚能力较弱。三是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不足,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仍然繁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整体提升。

第三节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坚持“强工壮农,兴城活旅,生态和谐,协调发展”总体思路,按照“基础先行、产业支撑、民生改善、文明提升”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大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全力实施精准脱贫,全面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与绿色生态化“五化”同步发展,不断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促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打造工业经济强县与生态宜居文明山城,努力构建武陵山片区湘黔边界区域协作示范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发展

把创新发展作为引领加快新晃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更加注重理念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健全要素市场体系,创新社会治理,激发内生活力,促进大众创新创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坚持协调发展

把协调发展作为新晃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注重要素集聚和资源集约统筹协调,大力推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成,把工业园区作为核心增长极。重点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生态化协同发展,不断增强发展均衡性。

——坚持绿色发展

把绿色发展贯穿于新晃“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坚持开放发展

把开放发展作为新晃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坚持共享发展

把共享发展作为改善民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坚持民生投入优先保障,民生工程优先安排,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增强公共服务供给效能,持续提升人民幸福感,让社会大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发展目标

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态文化旅游、绿色制造、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等加速成长,质量、效益同步提高。到2020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683元,年均增长9.2%,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力争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以上。

城镇功能实现新提升。生态宜居文明县城建设全面推进,中心城镇加快发展,到202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46%。金融、商务、物流、居住、休闲、文化等城镇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县城要素集聚和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

人民生活跃上新台阶。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长,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7348元、10000元,社会创业环境进一步改善,就业创业更加充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效。教科文卫体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更加强化,社会治理更加和谐稳定。

生态文明取得新进展。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二氧化碳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定目标,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土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城镇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森林覆盖率保持稳定,水环境功能达标率和空气质量明显提高。社会生活全面迈向绿色、低碳、循环的科学发展轨道。


新晃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表

分类

序号

      

单位

2015年预计

“十三五”规划

预期目标

备注

完成数

增速%

2020年目标值

年均增速%

 

 

 

1

生产总值

亿元

49.17

8.8

76.4

9.2

 

 

其中:一产业

亿元

6.99

4.1

8.4

4

 

 

二产业

亿元

24.72

8.7

37.4

9.8

 

 

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

亿元

15.09

10.4

28.2

10

 

 

三产业

亿元

17.46

10.5

30.6

8.8

 

2

三次产业结构比

%

14.22:50.27:35.51

11:49:40

 

3

人均生产总值

19746

 

30683

9.2

 

4

公共财政收入

亿元

3.63

10

6.12

11

 

5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亿元

2.29

10

3.86

11

 

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亿元

45.8

20

103

18

 

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4.09

13

25.3

15

 

人民生活

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6259

11.5

27348

11

 

9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013

11.5

10000

10.7

 

10

城镇登记失业率

%

控制在4%以内

控制在4.2%以内

 

 



11

森林覆盖率

%

69.09

 

70

 

 

12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

85.28

 

90

 

 

13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100

 

100

 

 

14

万元GDP能耗

吨标煤/万元

0.7

 

0.62

 

 

15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

%

99.6

 

90

 

考核指标原因

 

 



16

城镇化率

%

34.4

 

46

 

 

17

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

3.5

 

4以上

 

 

18

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

 

 

95

 

 

19

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

%

 

 

98

 

 

20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

%

70

 

90

 

 

2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

90

 

95

 

 

第二章  优化县域发展空间结构

着眼新晃未来发展定位,按照主体功能区战略的要求,科学谋划空间开发格局,明确主体功能区、城镇空间布局、农业空间布局和生态空间布局,形成统领全县发展全局的规划蓝图、布局总图,促进主体功能定位清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一节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

根据全县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与潜力,按照国家、湖南省和怀化市域主体功能区规划,依据整体保护、点轴发展的原则,将新晃县划分为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三类主体功能区。

重点开发区。主要指县城和重点建制镇政府所在地以及工业集中区。重点是按照集中开发与均衡布局相结合的空间开发模式,加强产业和要素集聚能力建设,完善水利、电力、道路交通、通信、供水雨污管网、污水处理、路灯等基础设施,抓好城镇垃圾收运系统和园林生态绿化建设,通过专业化生产和市场流通构建新的城镇体系,促进经济集聚与人口集聚协调发展。

新晃县城:规划控制区面积50平方公里,2020年用地规模7.65平方公里,人口8万人;

中心建制镇:2020年,鱼市集镇人口规模1万人,用地规模6.17平方公里。扶罗集镇人口规模0.6万人,用地规模0.92平方公里。凉伞集镇人口规模0.7万人,用地规模1平方公里。中寨集镇人口规模0.4万人,用地规模0.45平方公里。林冲集镇人口规模0.4万人,用地规模0.45平方公里。

一般建制镇:2020年,波洲集镇人口规模0.3万人,用地规模0.45平方公里。禾滩集镇人口规模0.3万人,用地规模0.36平方公里。贡溪集镇人口规模0.3万人,用地规模0.25平方公里。米贝集镇人口规模0.3万人,用地规模0.27平方公里。步头降集镇人口规模0.2万人,用地规模0.27平方公里。

省级工业集中区:

前锋矿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园。将沿舞水河流域的鱼市镇前锋、光辉、鱼市、岩山、汞矿和晃州镇大树湾等地开发为矿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园,重点发展循环经济工业,面积10平方公里。

柏树林食品加工园。地处晃州镇柏树林村,面积1平方公里。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地处波洲镇暮山坪村、江口村。面积4平方公里。

限制开发区。即农业生态区,主要指以农业种植、经济林种植、畜牧养殖和村寨居住区为主,需要限制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农业地区。重点是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加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投入,培育集中连片农业主导区,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按照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的原则,对全县农业生产区进行科学功能区划,优化农产品布局,促进效益最大化。以林冲、贡溪、中寨、扶罗等镇为重点,主要发展优质烤烟。以西溪、碧涌溪、平溪、龙溪等流域乡镇为重点,主要发展种草养牛。以平溪河流域的禾滩、扶罗等乡镇为重点,主要抓好绿色食品中高档优质稻生产。以凉伞、中寨、扶罗等乡镇为重点,主要发展紫玉淮山以及中药材种植。以贡溪、扶罗等乡镇为核心,主要发展贡溪长线椒。以波洲、晃州、禾滩、林冲等乡镇为重点,主要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切实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加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投入,培育集中连片农业主产区,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聚集,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

禁止开发区。即生态保护区,主要包括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基本农田和重要水源地,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除适当发展生态旅游、种植业、畜牧业和必要的科学试验外,限制其他生产建设活动,严格控制各类与主体功能区不符的开发活动,减少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和文化自然遗产原真性、完整性的负面影响。

平溪河饮用水源保护区。从平溪河取水口下游100米至取水口上游24.4公里处,河段全长24.5公里,陆域沿岸纵深0.5公里范围,总面积24.5平方公里。其中一级保护区执行二类水质标准。

备用应急饮用水源保护区。将姑召水库作为县城饮用水备用水源保护区,执行二类水质标准。

集镇、村寨饮用水源保护点。加强取水点集雨范围防护设施建设及饮水安全管理,确保达一类水质标准。

黄家垅省级森林公园。地处晃州镇的民主、柏树林、兴隆坳、甘家桥村的交界处,总面积4平方公里。

八江口温泉生态养生度假区。地处凉伞镇冲首村和大田村,总面积10.8平方公里。

天井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地处贡溪镇四路村,总面积2平方公里。

步头降米贝自然保护区。地处天雷山林场的地门前工区、荆竹坪工区、米贝乡的石羊洞、歇场坡、付家冲、米贝村、步头降乡的天雷、槐口村,总面积24平方公里。

夜郎谷风景区。起于贵州省万山区高楼坪镇,止于我县晃州镇,保护区河流长15公里,以及相应河段两岸从河堤外坡脚向陆域纵深500米的陆域范围,总面积15平方公里。

第二节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主体空间结构以县城为依托,以320国道和晃天公路交通干线为骨架,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好的地区为开发重点,沿路兴城、以点带线、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加快形成以“一区两带”经济带为骨架,以县城为支撑,以鱼市、扶罗、凉伞、中寨、林冲等中心镇为基本单元的空间发展格局。加强与大龙、玉屏、万山等周边重要城镇的经济联系,促进人口向中心城镇适度集聚,形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重要增长极。

专栏2   “一区两带”空间结构

县城建设区。地处晃州镇。规划控制面积50平方公里。

320国道经济发展带。包括县城、鱼市、波洲、林冲等镇,是县重点开发区域。

晃三(穗)公路经济发展带。包括禾滩、扶罗、凉伞、中寨等乡镇,是县农业开发区域。

中心城镇。以县城为中心,加快县城发展,优化城市形态,完善提升城市功能,促进人口与产业集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专栏3  中心城镇

晃州镇。建成生态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和夜郎文化展示中心,重点发展医药、食品、旅游、现代物流等产业,到2020年城区人口规模达到8万人。

重点城镇着力将鱼市、凉伞、中寨、波洲、扶罗、林冲、禾滩、贡溪打造成区域内重点城镇,加快城镇提质扩容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小城镇综合服务能力,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专栏4  重点城镇

鱼市镇。着力构建湘黔边界和新晃工业重镇,重点发展矿产品精深加工、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和新型材料等支柱产业,到2020年城区人口达到1万人。

凉伞镇。着力构建边界贸易中心和新晃西南部区域中心,重点发展边贸、农牧产品加工、旅游服务等产业,到2020年城区人口达到0.7万人。

扶罗镇。构建新晃重要的矿产开发基地,重点发展矿产品开发、生态观光农业、畜牧业、旅游等产业,到2020年城区人口达到0.6万人。

中寨镇。构建新晃东南部生态与侗民俗风情旅游服务中心,重点发展旅游服务、矿产开发、边界贸易等产业,到2020年城区人口达到0.4万人。

波洲镇。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态休闲等产业,到2020年镇区人口达0.3万人。

林冲镇。重点发展边界贸易,到2020年镇区人口达0.4万人。

禾滩镇。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到2020年镇区人口达0.3万人。

贡溪镇。重点发展以贡溪鸡为主的生态养殖业,到2020年镇区人口达0.3万人。

第三节  优化农业空间布局

结合新晃县农业生产空间的现状特点、自然地理禀赋及农业基础,因地制宜,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形成“一圈九基地”的农业空间格局。

专栏5   “一圈九基地”农业空间格局

都市农业圈。以县城晃州镇为重点,包括鱼市、林冲、波洲等320国道沿线乡镇。

绿色优质稻基地。禾滩、扶罗、步头降、米贝等乡镇。

蔬菜基地。城镇专业化蔬菜基地重点布局晃州、波洲镇等地。商品蔬菜基地布局扶罗、贡溪、凉伞、林冲等乡镇。

特色农产品基地。紫秋葡萄特色水果重点布局晃州镇、波州镇、禾滩镇、扶罗镇等乡镇。生态有机茶以林冲及周边乡镇高海拔地区发展为主。天堂牌优质烤烟基地以林冲、贡溪、中寨等乡镇为重点。以新晃边城果木专业合作社为主的黄金(黄肉)蜜柚、红肉蜜柚重点布局扶罗、波洲、禾滩镇等乡镇。以新晃众力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主的半夏、紫玉淮山重点布局波洲、扶罗、鱼市、林冲镇等乡镇。

双低油菜基地:舞水流域、平溪流域、西溪流域双低油菜基地。

杂交玉米基地:晃州、凉伞、贡溪、林冲、中寨、米贝等乡镇基地。

新晃黄牛养殖基地:以西溪、碧涌溪、平溪、龙溪等流域乡镇为重点

凉伞花猪养殖基地:以凉伞、中寨、晃州、林冲等乡镇为重点。

贡溪乌鸡养殖基地:以贡溪、扶罗等乡镇为重点。

生态水产养殖基地:以贡溪、扶罗、凉伞、禾滩等乡镇为重点。

第四节  优化生态空间布局

以国家、湖南省和怀化市主体功能区规划为指导,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可耕地、森林、河流、湿地、水库等生态资源和生态空间的保护,制定生态控制红线,依托全县生态空间资源的分布特点,遵循生态规律,优化全县生态保护空间。

生态安全保护区。以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及森林公园为核心,设立“生态安全保护区”,实行严格的保护政策,重点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推进公益生态林建设,严格控制采矿、采伐等破坏生态安全的活动。

专栏6   重要生态功能区

 

名   称

位    置

自  然

保护区

步头降米贝自然保护区。地处天雷山林场的地门田工区、荆竹坪工区,米贝乡的石羊洞、歇场坡、付家冲、米贝村,步头降乡的天雷、槐口村,总面积24平方公里。

夜郎谷—仙人桥—向家地自然保护区。

新晃天雷山、晃州镇

饮用水源保 护 区

平溪河饮用水源保护区。从平溪河取水口处至扶罗镇,河段长24.5公里,以及相应河段两岸从河堤外坡脚向陆域纵深500米的范围,总面积24.5平方公里。

备用应急饮用水源保护区。禾滩镇姑召水库上游流域,面积5平方公里。

晃州、扶罗、禾滩等乡镇

森林公园

黄家垅省级森林公园。地处晃州镇的民主、柏树林、兴隆坳、甘家桥村的交界处,总面积4平方公里。

晃州镇

风  景

名胜区

夜郎谷风景区。起于贵州省万山特区高楼坪镇,止于晃州镇,保护区河流长15公里,以及相应河段两岸从河堤外坡脚向陆域纵深500米的陆域范围,总面积15平方公里。

向家地风景保护区。面积0.32平方公里。

八江口自然保护区。面积10.8平方公里。

晃州镇、凉伞镇

动植物保护区。以珍稀动植物物种为重点,设立动植物物种保护区,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研究投入,加强对全县的银杉、红豆杉、银杏树、厚朴、右旋龙脑樟、中华水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大鲵、穿山甲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就地保护,建立物种迁徙走廊,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水涵养保护区。以舞水、平溪、西溪、龙溪、碧涌溪等河流流域为重点,加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力度,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防止水域污染。

第三章   增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

发挥综合交通运输网、水利保障网、能源保障网、互联网、防灾减灾等现代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按照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将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发展、产业布局以及公共服务紧密结合,提高县域综合承载能力。

第一节  构建综合交通体系

交通主通道。按照“两环四横五纵”交通大通道建设要求,加快“两环四横五纵”新晃县内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路、铁路、城市交通等大空间、多层次的现代化运力体系与交通网络体系,以“完善网络、提升等级、延伸村组”的思路加快新晃交通网络建设。重点实施铜仁至天柱高速新晃段、320国道绕城线、G242国道新晃段改造、S341新晃扶罗至凳寨段改造等重大公路建设项目,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

专栏7  “两环四横五纵”交通大通道新晃段建设

铜仁至天柱高速新晃段:处于“两环四横五纵”中内环线,连接怀化、铜仁两中心点、玉屏县干线。

铜仁至天柱高速与县城连接线:处于“两环四横五纵”中内环线,连接怀化、铜仁两中心点干线。

320国道绕城改造:处于“两环四横五纵”中内环线,连接怀化、铜仁两中心点、玉屏县干线。

沪昆高速廖塘互通连接线:处于“两环四横五纵”中内环线,连接怀化、铜仁两中心点、芷江、玉屏县干线。

新晃寸口-凉伞-天柱(S263):处于“两环四横五纵”中外环线,连接铜仁中心点、玉屏、天柱县干线。

洪江龙田-新晃界牌(S341):处于“两环四横五纵”中内环线,连接怀化、凯里两中心点、三穗县。

甘其毛都-钦州(龙山-新晃)段(G242):处于“两环四横五纵”中五纵,连接怀化、恩施、黔江、吉首四中心点干线、天柱县干线。

新晃县-贵州省万山:处于“两环四横五纵”中四横,连接新晃、万山区干线。

八江口温泉-贵州省镇远:处于“两环四横五纵”中五纵,连接怀化、凯里两中心点、镇远县干线。

县内交通网络。投资2亿元,推进县内交通主要通道联络线、县际断头公路建设,加强农村公路结构网络建设,扩大路网覆盖面,提高公路技术等级,完善路网结构,实现所有乡镇和有条件的行政村寨通沥青(水泥)路,加强农村公路管养,保障安全通畅。

专栏8  重点交通建设

铁路。规划建设铜仁-大龙-新晃城际铁路。开通长沙-新晃动车组与假日旅游专列。

公路。加快铜仁至天柱高速公路新晃段建设。升级改造G320为高等级公路。启动新规划省道新晃“米贝-中寨-扶罗-凉伞-凳寨”段建设。加快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改造步伐,完善站场配套设施,实施铜仁至天柱高速公路与县城连接线建设、沪昆高速廖塘互通连接线、县内公路完善工程和县际接边公路建设项目,形成横通纵接的快速交通网络。升级改造G242为二级公路。农村公路提质改造500公里,生命防护工程1200公里,危桥改造53座。

水运。加快航道整治、疏浚和渡口码头改造,实施舞水航道建设工程,提高航道通航能力。实施8座渡改桥工程。

货运。建设城东物流园。

 

第二节   改善水利基础设施

坚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强化农村饮水安全,实施跨区域的舞水流域综合整治与水体环境保护工程,进一步强化水源地保护与水污染治理,推进农村中小型水库特别是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加大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全面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与防洪避灾功能。

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抓好朝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实施县境内舞水河沿岸鱼市镇、晃州镇、波洲镇及杨家桥灌区项目,加强小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农村普遍实施水渠硬化工程,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加强平溪河饮用水源保护,实施县城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改善供水水质,提高供水能力。实施贡溪、凉伞、林冲、鱼市、中寨等重点集镇供水改扩建工程,在晃州、贡溪等严重缺水乡镇普遍实施水窖工程,修建过滤、沉淀池及消毒系统。建立水环境安全监测网络,尤其是舞水干流及其平溪河流域水质监测网络,确保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安全,确保城乡居民饮用水源安全。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围绕防洪抗旱工程体系规划,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步伐,新建、续建一批中小型水库。加快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塘坝、小水渠“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维护、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提升工程效益。完成39座小Ⅱ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完成全县山塘的防渗处理,增强防洪抗旱减灾能力。加快县城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形成城市防洪闭合圈,确保城市防洪安全。加快平溪、西溪和碧涌溪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及龙溪山洪沟治理,实施河流清障工程,改善河流生态环境,提高流域内重点城镇的防洪标准,农村普遍实施蓄水消防工程,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水环境安全监测。建立防汛抗洪预警预报系统和山洪泥石流灾害监测系统,完善水资源公共管理机制与群测群防体系,科学调控,严格监察监管,确保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安全,确保城乡居民饮用水水源安全。

专栏9  重点水利保障工程

重点水库。维修朝阳水库,实施大田水库扩容,39座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重点灌区改造。实施朝阳中型灌区续建配套项目、新中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大田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及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和小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建设。

城镇防洪。实施舞水河治理县城防洪堤建设工程,建设新晃县城及鱼市、扶罗、凉伞、中寨、波洲等重点城镇防洪堤工程。

    中小河流治理:防洪标准10年一遇,重点实施平溪、西溪、碧涌溪等小流域治理工程。新建堤防护岸,实施河道清淤。

农村饮水安全及提质增效工程。新建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115处,改造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476处,分散式供水工程239处,并进行农村饮水能力建设。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修缮朝阳、大田灌区主干道62.7km,配套田间渠道135km,维修骨干山塘240口,新建山塘10口,新建渠道340km,改造渠道650km,新建小型拦溪堰185处,新建配套电灌站90处的渠系工程。

第三节  调整优化能源结构

完善能源供应体系。调整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科学开发利用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及可再生新能源,加快新兴能源的源点基地工程建设。全面推广大型服务设施装备地热与太阳能的综合利用,提高农村沼气技术的应用普及率,大力开发风能资源。重点推进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与区域用气管网建设,开发天雷山、凉伞美岩大坡、贡溪甘美等风力发电资源。争取管道天然气对县城和工业集中区全覆盖。

优化电网结构。加快变电站和输电线路的改造升级,开展智能电网建设试点,逐步扩大技术应用覆盖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电网建设,全面提高电网通达水平、输送能力、电量储备与供电质量,保障景区和城乡安全高效用电。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实现县区“户户通电”,提高农村居民用电保障水平。

开展能源节约。优化能源消耗主体的用能结构与消费行为,大力倡导以节能减排为重点的低碳生产与低碳生活。大力推进低碳设施、低碳住宅与低碳社区的建设改造,积极创建以资源节约与环境优美为主要标志的低碳文明示范区。

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大力推进绿色能源县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沼气建设,提高沼气普及率和利用率,加强沼气技术服务。加快开发农村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户节能意识。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和水电站增效扩容项目,推广生物质气化炉等节能灶具,开展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

专栏10  能源重点工程

    电力建设。新建220千伏变电站1座。新增110KV公用变电站1座,35KV变电站升压为110KV变电站1座,合计新增主变5台,新增容量131.5MVA,新建110KV架空线路120KM(不含新能源电厂接入系统线路)。

    新能源。建设新晃天雷山风电基地、新晃低碳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工业集中区20万平方米光伏发电项目。

    农村能源。建设农村沼气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开展水电站增效扩容项目及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

第四节   建设高速信息网络

按照高速、融合、安全的要求,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筑高速信息网络,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发展,建设数字新晃,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1、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

加快推进全光纤网络城市和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建设,深入推进实施信息惠民等工程,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等综合性和专项规划中,同步安排通信光缆、管道、基站、机房等宽带网络设施建设。推进宽带城乡信息化建设工程,形成覆盖城区及乡村的宽带信息化网络。

2、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积极实施信息化应用提升工程,提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的信息化水平。重点聚焦智慧政府、智慧民生、智慧产业三大领域以及电子政务、政务监控执法、交通物流、医卫、教育、金融、电子商务、旅游等应用项目,积极推广信息化应用,提高城市的现代化管理能力、旅游景区的服务水平以及增强应对区域性突发性事件或社会公共危害的应急处置能力与综合防控能力。

 

专栏11   信息保障工程

1、新晃县通讯网络及管理平台信息化工程。

2、智慧新晃建设工程。

3、新晃工业集中区智慧新城综合开发项目。

第四章  推进现代产业生态化发展

以保育优良生态为开发取向,吸引各类市场要素聚集,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加快矿产品精深加工、特色食品加工等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延长产业链。积极扶持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宜化、产业模式生态化。

第一节  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

1、积极培育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依托新晃“山、水、文化”优势,按照打造“户外运动、生态休闲”的旅游产业发展思路,深化旅游改革,优化产业布局,将新晃旅游融入镇远、梵净山、凤凰、张家界等大湘西旅游经济圈,推进旅游产品由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突出提升县城旅游综合服务功能、改善旅游交通网络、增强景区配套设施、加强文化与旅游融合、培育新型旅游产品,大力发展农家休闲游,增强旅游产业带动能力,努力把旅游业培育为新晃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十三五”期间,新晃县旅游业保持15%以上的平均增长速度,力争到2020年,入境旅游者达到4万人次,旅游总人数达到30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达到30亿元以上。

2、加快重点景区和线路建设。重点发展新晃夜郎文化和侗民俗风情旅游及生态绿色旅游,打造“山水夜郎、度假王国”的旅游形象,突出八江口温泉生态养生度假、夜郎大峡谷徒步探险(漂流)、梅子坪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园、波洲春望、仙人桥生态景区、黄牛产业文化园、龙溪口码头文化、燕来寺佛教文化园、平溪百里侗民俗风情走廊五大旅游景区建设。实现燕来寺佛教文化园、新晃大峡谷景区、八江口温泉景区创4A,天井寨景区创3A,最终建成“夜郎温泉••峡谷••侗寨”旅游精品景区

地质生态游览线。以新晃大峡谷为主体,包括贡溪溶洞等。

古城古寨观光线。重点开发龙溪古镇、天井寨(含凤鸣)、夜郎寨(城北舞水风光带)、八江侗寨及何家田石头寨。

文化民俗观赏线。新晃夜郎文化园及平溪侗族风情走廊、新晃夜郎古都、燕来寺等。

休闲养生游憩线。八江口夜郎王温泉生态养生旅游度假村。

专栏12   旅游组团和精品旅游线路

旅游组团

古城古寨文化旅游组团。龙溪古镇、燕来寺佛教文化园、夜郎大峡谷、八江口夜郎王温泉生态休闲度假村、百里侗族风情体验走廊、生态皂溪、傩戏天井等旅游景区。

精品旅游线路

1、晃悠新晃、激情户外线路:徒步穿越新晃大峡谷(或漂流)--龙溪古镇--燕来寺--鼓楼文化广场(晃洲风雨桥)--夜郎寨--黄家垅森林公园动感骑行--户外运动竞技中心。

    2、欢乐侗乡、温泉养生线路:龙溪古镇--燕来寺--鼓楼文化广场--(晃洲风雨桥)--夜郎寨--凉伞冲首侗寨--八江口温泉--坪南梯田、门楼圣景--贡溪天井寨--扶罗皂溪侗寨。

3、加强旅游设施建设

改善旅游交通条件。积极推进精品旅游线路交通建设,建设一批便捷旅游环线、抓好连接景区的“断头路”建设,形成以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快速旅游通道,加强道路的旅游标识系统建设,适度建设汽车营地。

加快景区设施建设。建设和完善景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加强安全防护消防设施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加强游客接待中心建设,完善配套交通停车、信息服务、餐饮住宿等游客服务设施和功能,提升景区信息化技术应用,完善景区引导标识系统建设,提升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景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形成“治、建、管、控”的管理格局,维护好自然风景区的自然性、完整性和多样性。

提升城镇旅游服务功能。加快完善和提升新晃城镇“吃、住、行、游、购、娱”旅游服务功能,支持积极打造具有地方民族文化特色及品牌的中小旅游企业发展,繁荣旅游市场。

4、加强旅游产品开发

根据新晃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重点扶持开发三大旅游商品系列:土特产系列—新晃黄牛肉(嘉信食品、湘老蔡、小肥牛)、贡溪土鸡、天堂牌烟叶、凉伞花猪、凉伞豆腐、凉伞米豆腐、锅巴粉、灰碱粑、黑油茶等;中草药系列—右旋龙脑等;民族工艺系列—侗族服饰、蜡染、夜郎王印、傩戏面具等。

第二节   加快提升绿色有机农业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按照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因地制宜重点发展“特色养殖—凉伞花猪—贡溪土鸡—果蔬”绿色有机农业,着力打造绿色有机品牌,努力延伸绿色有机产业链条,全面提升绿色有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与经济贡献度。

1、强化农业生态化发展

按照“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要求,充分发挥山区生态资源优势,突出发展都市农业、旅游农业、生态农业、品牌农业等绿色生态农业,积极抓好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建立茶叶、油茶、蔬菜、特种养殖等示范基地,扩展城郊生态休闲农业的开发规模,打造果蔬采摘、花卉观赏等休闲农业示范园区。

2、加强农业科技化建设

“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宗旨,大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技能,围绕全县的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加强对国内外先进设备、技术、工艺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大力推广农林地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实用技术,加快农业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农业生产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

3、促进农业品牌化提升

“品牌兴农”、“商标富农”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品牌化,依托农业主导产业,以合作基地、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为主要载体,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着力打造“凉伞花猪”、“贡溪土鸡”、“新晃黄牛”、“新晃右旋龙脑樟”、“侗藏红米”、“天堂茶叶”、“天堂烤烟”品牌方阵,大力引进“农字号”龙头企业,以工业反哺农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形式发展订单农业,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探索农超、农社、农企、农校对接和“直销专卖”、“订单营销”等新型流通方式,利用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立网上品牌展厅,开展电子交易与专业配送服务。

4、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

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加快推动农村土地经营和管理规范化建设,激活农村土地资源,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充分发挥专业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在土地流转中的主力军作用,积极探索基地建设、产业发展、土地规模经营于一体的新机制。

5、实行产业精准化扶贫

重点在产业链扶贫上加快突破,增强农民增收致富的内在活力、内生动力与“造血”功能。探索建立“特色基地(农业园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链扶贫”模式,使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带动一部分农民实现转移就业或就地增收。

专栏13   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方向

序号

 

      

1

新晃

黄牛

推进示范基地、龙头企业、专业组织建设,推行规模化、标准化、清洁化生产,拓展产业链,促进深精加工,加强“新晃黄牛”品牌整合。

2

 

健全烟叶产业发展机制,大力扶持烟叶种植大户,加大科技投入,打造天堂牌烟叶品牌。

3

特种

养殖

重点发展凉伞花猪、贡溪土鸡、石蛙、娃娃鱼等

4

果蔬

推进设施化栽培、集约化生产、品牌化营销、专业化服务,大力发展大棚蔬菜,加快专业型绿色化蔬菜基地建设。新建城镇专业化蔬菜基地,重点布局晃州镇、波洲镇等地,保障城镇居民菜篮子安全。积极发展商品蔬菜,基地布局贡溪、扶罗、凉伞、林冲等乡镇。

第三节  全力推进生态特色工业

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农林水产品加工,改造提升水电和矿产品资源加工,积极引导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推动优势制造加工业向集群化、智能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

1、大力发展农林水产品加工业

依托新晃丰富的森林资源、山野菜、粮油产品资源、畜牧产品和中药材资源等,重点发展茶叶、烟叶、油茶、蔬菜、水果、干果、板材和畜禽产品加工。塑造新晃独特的“绿色、生态、有机”农产品品牌,培育深加工与市场营销龙头企业,支持企业进行农产品商标注册、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突出林木产品、中药材产业加工和食品加工新技术的引进和新工艺的应用,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重点扶持新晃黄牛、龙脑樟、茶叶、油茶、烟叶和蔬菜系列产品发展。到2020年,力争农业产值达到30亿元。

2、稳步发展绿色水电

积极引导建立环境友好、社会共享、经济合理和安全高效的绿色小水电,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改善,以“与青山绿水为伴,让青山绿水更美”的环保理念,实施狮子岩电站、鱼市电站改造工程。

3、提升矿产资源精深加工业

综合开发利用新晃县内重晶石、钾长石、铅锌矿、黄金等主要矿产资源,引导矿产开发向优势大企业集中,引导矿产加工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围绕打造中国“钡都”,形成勘、采、选、冶、深度加工一体化,拉长产业链条,发展矿产资源精深加工。加大对废渣的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重晶石等生产企业整合重组,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特色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到2020年,力争工业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4、积极培育现代新兴产业

依托丰富的矿石资源、农林资源,面向电子信息、汽车、建筑、重大装备等重点产业的发展需求,重点发展高性能金属新材料、软质铁氧磁体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新材料产业。积极开发重晶石、钾长石的延伸产品。开发右旋龙脑新产品。大力培育微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建设重点科技研发基地,增强制高优势。到2020年,力争新兴产业产值达到50亿元。

5、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按照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的要求,加快信息技术与产品制造、研发设计、营销服务、人力资源开发、新型业态培育、企业技术改造、企业管理方式的渗透拓展和深度融合。积极对接国家、省“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技术装备更新、工艺优化和新产品开发,提升信息化带动能力。

专栏14   新兴产业培育提升工程

1、新晃县重晶石系列产品加工生产线建设:重点实施钡盐系列加工生产线技改,拉长产业链,加工能力提高2倍以上。

2、新晃县钾长石系列产品生产线建设:新建15万吨钾肥及相关建材产业。并研发生产土壤修复剂。

3、新晃县电子科技产业建设:延伸电子科技产业链条。

4、新晃县特种金属新材料生产线建设:全力实施年产特种钢、高烙钢、高烙球等钢材产品6万吨生产线建设。

5、新晃县光伏发电:完成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建成年发电量20兆瓦光伏发电厂。

6、龙脑樟基地及天然龙脑应用研究产业化建设:实施龙脑滴丸、龙脑胶囊、龙脑口服液的研究开发及生产线建设;实施龙脑乳腺贴、眼贴等医疗保健产品开发及生产线建设;实施以天然龙脑为配料的抗癌新药研究与开发;实施5万亩龙脑樟原料林基地建设及gap种植标准化示范,并配套建设休闲养生设施。

第四节  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

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导向,促进生产服务业集聚化、生活服务业便利化、公共服务业均等化,壮大服务业规模,拓宽服务业领域,优化服务业结构,推动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融合与互动,全面提升服务业总量和质量。

1、突出发展现代物流业

抢抓国家“互联网+流通”行动机遇,在电子商务进农村、电子商务进社区、线上线下互动等领域打造物流业升级版,提高物流企业配送的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水平,推进云计算、物联网、北斗导航及地理信息等技术在物流智能化管理方面的应用,重点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乡镇中心集镇商业网点建设,规划建设一批物流园和专业配送中心,组建培育专业化大型物流企业,重点抓好城东现代物流园区、工业集中区配套物流中心建设。支持大型龙头企业在重点城镇建设物流节点,扩大集聚辐射能力。

2、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深化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完善城乡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对金融保险服务、仓储运输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力度,推进面向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的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展科技和信息等专业化服务。搭建各类农业生产服务平台,加强政策法律咨询、市场信息、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种养过程监控等服务。加快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生产制造与信息技术服务融合。

3、提质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围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大力发展市政公用事业、物业服务、社区服务、养老托幼服务、城乡商贸服务和信息消费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支持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家政服务等生活服务企业深化电子商务应用,提升服务质量,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使生活性、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并进,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新引擎。

4、拓展现代服务业新业态

积极发展健康服务业、互联网金融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电子商务服务业、节能环保服务业、人力资源服务业、融资租赁服务业等服务业新态。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从事家庭服务业。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挖掘,促进信息消费服务。鼓励并积极培育第三方组织或机构开展节能环保方面的设计、建设、改造和运行管理等服务。加快培育各类融资租赁主体,推动融资租赁参与城市道路、公共医疗、污水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5、大力发展文化服务业

民族文化精品工程。扶持体现侗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民族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园区和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加快培育地域主题文化精品,着力打造新晃侗族歌舞、赶坳和侗族傩戏等民族文化名片。

民族文化品牌传承与保护。加强对侗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重点抢救、整理侗民族文化遗产,加强龙溪古镇修缮和保护,挖掘贡溪傩戏天井品牌,推动文化资源开发。

民族文化设施建设和民族文化及自然遗产保护。建设新晃民族体育训练中心、侗族傩戏剧院、晃州博物馆,加强贡溪天井傩戏、向家地悬棺、龙溪书院等民俗文化资源保护。

发展民族工艺品大力支持具有浓郁侗民族风情和地方民俗文化特色手工艺品、特色旅游纪念品发展,重点支持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证的手工艺发展,推进民族手工艺传承与创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发展工艺品业给予优惠政策和优先支持。鼓励扶贫对象参与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生产。

专栏15   民族文化发展重点

民族文化品牌保护。加强对龙溪古镇、新晃侗族傩戏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和传承。

民族文化精品工程。积极扶持扶罗“尝新节”、“新米节”、“六月六”、贡溪“傩文化节”、天堂坳会等。

民族文化设施建设。推进龙溪古镇、傩戏天井、山水皂溪、生态三江、农耕龙寨等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改造建设新晃民族文化艺术馆、图书馆,加快建设新晃侗民俗博物馆、黄牛文化产业园、城北鼓楼文化广场、傩戏剧院、民族文化影视基地。

民族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重点支持龙溪古镇保护设施建设,推进贡溪傩戏天井、侗族印染系列制作工艺流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

民族文化工艺品。重点支持侗族服饰、傩戏面具等各种民族工艺品发展。

第五节  着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发挥产业集聚有效衔接、融合产业和城市发展的功能,实现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和人口有序转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优化园区产业分工

统筹规划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工业集中区“一区两园”建设,着力搭建工业发展新平台。围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延伸链条,推进分工协作,实行专业化、集约化发展。引导园区的主导产业明确定位、错位发展,培育形成“小而特、小而精、小而专、小而优”的园区产业集群。创新园区开发管理模式,积极引导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和优势企业入园。全力实施“135工程”,每年培育2家以上潜力大、前景好的重点骨干企业,到2017年产值过亿元、税收过千万的企业达到6家以上,到2020年达10家以上。

2、完善园区配套设施

进一步优化园区的投资硬环境,搭建企业发展平台,加快园区内基础设施和配套工程建设,推动产城互动融合发展,按照产城一体发展思路,统筹各产业集聚发展平台和城镇建设,强化功能集合构建。推进产业园区内金融、邮政、卫生医疗、生活服务区等功能设施项目的建设,推进城镇与产业集聚园区发展规划和设施建设的无缝衔接和功能共享,提升产业集聚园区的综合承载能力。

3、创新园区体制机制

依据园区特色,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形成以政府主导、居民自治为主,社会中介服务、行业管理为辅的管理机制。完善“一站式服务”的行政代理机制,将行政职能从管理微观经济活动转到宏观规划和服务上来。立足园区社会与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大力推进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集约用地与投融资模式,强化要素保障。借鉴大龙经济开发区成功经验,把前锋工业集中区建成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

4、促进园区协调发展

共建大(龙)(晃)经济协作区为契机,努力把前锋工业园建设成为怀化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园、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争取建设成为国家级工业园区。借鉴邻省经验,积极探索产业定位、发展模式,推动载能企业、资源加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发展加工贸易,努力实现园区内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达标排放和污染集中处理。力争五年内使园区GDP 达到100 亿元、实现工商税收5 亿元。

专栏16  “一区两园”产业发展平台

前锋工业集中区:重点引进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入园,逐步更新和取代现有的落后产业,促进园区产业向高科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将园区打造成高起点、高科技、高水平、高产出、高效益的现代新型生态环保工业城。

柏树林食品加工园:发挥新晃黄牛肉生产加工的基础优势,积极开展新晃黄牛肉精深加工,延伸关联产业,提升新晃黄牛产业发展水平。

酒店塘工业园:重点支持红星化工、鲁湘钡业等企业升级改造,扩大生产,延升钡盐产业链。

第五章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按照经济发展空间布局要求,积极引导全县人口向城区等重点人口功能区集聚,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优化城镇空间组织模式,科学引导产城融合,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走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第一节  提升县城功能品质

按照“一区两带”中心城市框架,加快推进城南城市综合体、沙湾滨水新区、黄鳝垅片区、城北新区、鱼市新城的建设和开发,提升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新形象,打造山、水、城、景融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宜居城市。

1、着力打造宜居新城南

按照“宜居、宜业、宜游”的建设要求,以改善居住环境、完善城市路网结构、提升城区品味为目标,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公共停车场、公园、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商贸、金融、居住等功能和街区形象,全面提升城南的集聚辐射能力,建设体现高端服务功能和品质生活的城市核心区。重点加快城南城市综合体、黄鳝垅片区、水岸龙腾、沙湾滨水新区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完善环形路网体系,加快完善城区重点干道及配套设施建设。 

2、加快鱼市新城建设

加快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建设、园区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鱼市镇园融合、产城融合互动发展。重点沿320国道、沪昆高速、铜仁至天柱高速公路连接线周边发展。合理利用鱼市山城相偎,城水相依的特色风貌,重点打造舞水沿江风光带,着力建设鱼市工业新城。

3、高水平建设城北旅游新城

以城北生态护岸工程、城北鼓楼广场建设为契机,着眼未来旅游对接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融入大湘西旅游圈(特别是融入张家界国际旅游目的地)的需要和疏解老城压力,充分利用龙溪古镇、燕来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黄家垅森林公园的区位优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分步骤实施的原则,按照旅游新城、生态新城的功能定位,建设城北智慧生态文化旅游新城,着力打造一个现代化的山水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

 

 

专栏17  县城扩容提质重点工程

1、新晃县城基础设施扩容提质工程。

2、新晃县城南路网建设工程。

3、新晃县城北320国道绕城线建设项目。

4、新晃县智慧城市建设工程。

5、新晃城北生态文化旅游新城工程。

6、方家屯片区综合提质改造工程及梅子坪现代休闲观光农耕文化展示区建设工程。

第二节 加快推进中心镇建设 

按照“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各具特色”的要求,加快主要建制镇的规模拓展和功能提升,大力推动有条件的中心镇培育成为小城市,努力构建城乡一体的统筹发展格局。

1、拓展中心镇发展空间

按照“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土地集约”的要求,以产业集聚带动城镇发展,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积极发展一批既具有相应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又具有各自风貌和特色的产业重镇、商贸强镇、旅游名镇。重点建设鱼市、扶罗、凉伞、中寨、林冲、波洲等中心镇,加快形成集聚发展新优势。

2、提升中心镇城镇功能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城乡交通网络完善、供水供电扩容、广电通讯入户等工程建设,大力实施乡镇集镇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绿化亮化等工程,加快背街小巷改造,加强集镇管理,不断提升小城镇承载发展功能,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快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推进中小学校整合改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体育文化休闲设施完善和综合性敬老院发展。

3、加大中心镇扶持力度

设立中心镇培育专项资金,建立随财政增长适度增加的机制,支持中心镇加大对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的投入,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加大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完善金融服务网络,在土地出让、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予优惠。

专栏18  重点城镇提质工程

晃州镇——重点实施镇区主街道绿化亮化提质工程、城北生态护岸及鼓楼广场工程,着力推动城南城市综合体及沙湾滨水新区建设,拓展黄鳝垅片区开发,新建行政便民服务中心。

鱼市镇——重点实施省际边界口子镇示范项目,完善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镇园融合,建设鱼市工业新城。

扶罗镇——重点实施镇二期、三期开发,修建鼓楼文化休闲广场,新建24米大道,改道晃凉公路走云溪、拱夫,建成环镇公路;搬迁牲畜市场,实施美化亮化工程,。

凉伞镇——以发展边境贸易为中心,重点实施集镇农贸市场二期工程及集镇污水垃圾处理工程;新建环境公路,并实施沿线及汪家坝片区和八厂坎片区开发;着力实施集镇美化亮化工程,全力推进集镇西溪沿河风光带建设。

中寨镇——重点推进集镇新区开发,围绕亭、桥、楼、水、居五字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街美、路畅、水清、宜居、宜游、宜商的美丽侗寨。

林冲镇——重点实施省际边界口子镇示范项目,完善镇域基础设施,改造林冲边贸市场,实施城镇二期开发。

波洲镇——320国道和舞水沿线建设生态、宜居、旅游城镇。重点实施集镇供水、排污及人行道建设,改造集镇农贸市场,新建水运码头,全力开发江口片区旅游。

贡溪镇——依托晃天公路全力打造农贸重镇、晃南门户、傩戏传承基地,重点实施集镇农贸市场改造、集镇环境及防洪整改基础设施建设等。

禾滩镇——重点实施镇区绿化亮化提质工程;完善镇区基础设施建设;集镇供水、污水排污建设,集镇农贸市场改造等。

第三节 促进农村人口集聚 

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在新型城镇化推进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创新人口管理制度,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和社会融合,把加快中心镇建设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积极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镇集聚。

1、促进农村人口就地城镇化

以生态乡镇建设、特色旅游风情小镇建设为抓手,增强小城镇的各类基本公共产品供给效能,吸引农村人口向乡镇集中居住。通过在中心城镇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生态农业以及生态工业等产业,实现农村人口就近转移就业。

2、推进生态移民集中安置

对因生态功能核心区保护而搬迁的村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和生态建设,可采取分散安置、集中安置和依托小城镇、依托产业安置等多种形式进行安置。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和地质洪涝灾害易发地区的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加强对生态移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服务、就业服务,有序推进移民城镇化。

3、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公共服务

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供需信息查询平台,积极为农民离土转移创造条件;强化旅游型农业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培训,引导城镇新居民积极参与旅游业开发,享受旅游业发展成果;帮助新迁居民提供生态产品生产技术资讯指导,为原住地居民获取生态补偿提供法律支持、市场信息等专业服务。

4、改革和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相关制度

在认真组织专家测算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的基础上,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在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农村土地登记体系,进一步创新城乡建设用地真增减挂钩的具体操作办法。逐步建立农村土地等财产评估机制,增强资产的可携性和可流转性。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承包土地和农村集体资产等权益的流转置换机制,实现依附于农业转移人口的各项资源要素的市场化配置。

第四节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以深化农村改革为主线,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围绕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推行“组团式、生态化、微田园”的规划理念,采取新建聚居点、更新提升旧村庄与保护传统院落民居相结合的方式,优化村落和人口布局,做好现有村庄改造提升,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注重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1、着力促进农民增收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快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强生态农业技术推广、良种推广体系、农产品营销网络建设,为农民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按照“宜养则养,宜种则种”的原则,积极开展股份合作、集体经营、企业带动、联户经营、委托管理、承包租赁等形式多样的产业扶贫,稳定发展茶叶、油茶、葡萄、蔬菜、特种养殖、林下经济等农林产业。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农家乐、生态旅游等乡村休闲旅游业。逐步建立健全金融支农风险补偿制度,鼓励金融服务“三农”。确保到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贫困人口减少到1.95万人以下,贫困发生率降低至8.2%。到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精准脱贫,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2、推进农村村庄整治建设

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重点在道路交通、水、电、互联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方面实现改造升级,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整县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推进农村环境联片整治、河溪整治和生态修复、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等环境综合整治,整乡整村推进农村河道综合治理,改善农村河道水环境,着力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威胁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培育建设一批美丽宜居示范中心村。

3、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农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完善功能齐全的村务活动室、卫生室、警务室、体育健身场所、“农信通”服务室等公共服务场所。落实农村通信“村村通工程”任务,实现行政村互联网宽带上网目标。继续推进“信息下乡”,加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点建设。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和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让全县绝大多数农民群众能够就近享受到文化、体育、卫生、培训、通讯、气象等基本公共服务。

专栏19  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工程

1、新晃县新农村建设工程。

2、新晃县美丽乡村建设工程。

3、新晃县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工程。

4、新晃县生态移民示范工程。

第五节 大力推进民族特色村镇建设

坚持高标准规划,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注重与县、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侗民族传统文化特色以及地方群众的实际生产生活需要相结合。

1、全力打造重点特色村镇

“十三五”期间,全面保护和开发107个民族特色村镇,重点打造晃州龙溪古镇、凉伞镇冲首村、凉伞镇坪南村、凉伞镇美岩村、凉伞镇冲亨村、扶罗镇皂溪村、贡溪镇天井寨、林冲镇地习村、米贝乡烂泥村等9个少数民族特色村镇。

2、优化民族村寨基础设施

在交通、水利、电力、广播电视、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优先安排特色村镇建设。加强多元化资金投入,采取“渠道不变、管理不变、各投其资、各计其功”的办法,将新农村建设、扶贫、交通、水务、民政、文化等资金统筹安排,捆绑使用。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

3、加强民族文化保护开发

加强村寨传统民居保护,维修和改建现有一切侗民族特色木制结构房屋,新扩建房屋按侗民族特色木质建筑,体现独特侗民族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加大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实施民族传统工艺和旅游商品发展工程,支持村镇发展侗锦、织染、侗绣、竹编、藤编等民族民间工艺品。支持村寨研究和开发具有侗民族风味的饮食产品。深入发掘和开发少数民族传统节庆和节日文化,打造节日旅游经济。全面推广普及侗乐文化,在学校开设山歌、酒歌演唱和土号、竹笛、木叶演奏等业余课程,到2020年,普及率争取达到80%以上。

第六章  全力开展脱贫攻坚战

“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销号、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为目标,加快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

第一节  精准发力开展重点扶贫

扎实推进《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以推进贫困村扶贫攻坚和扶持特殊地区发展为重点,创新扶贫开发模式,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立足交通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自我造血的能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民生事业,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因地制宜制定帮扶政策,制定贫困村脱贫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扶贫工作队驻村帮扶力度,鼓励各种形式的到村到户结对帮扶,突出抓好水、电、路、业、房、环境整治“六到农家”和就医、就学、养老、低保、五保、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六件实事”,推进整村脱贫。到2019年,109个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贫困村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贫困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达到全县平均水平。

第二节  精准施策实现全面脱贫

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要求,因人因地施策,大力开展“到村到户”精准扶贫行动,提高扶贫实效。到2019年,全县5.0639万贫困人口实现全面脱贫,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0000元,全面实现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有房住、上得起学、看得起病。

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针对具备劳动能力、缺乏收入来源的贫困人口,重点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充分发挥扶贫经济组织的带动作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方向,帮助扶持发展特色种养殖、休闲观光旅游等优势或特色产业;发挥当地产业园区和中心城镇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强技能培训,帮助贫困人口就近转移就业,提高收入水平,实现稳定增收致富。

生态移民搬迁脱贫。针对生活在高寒山区、石山区、水库淹没区、饮用水源稀缺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等自然条件恶劣,以及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地区的贫困人口,按照“政府引导、自觉自愿、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生态移民、危房改造、避险安置等举措,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创造各种条件,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低保政策兜底脱贫。针对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出现困难的低保、五保贫困人口,全面落实并强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时提高补助标准,推动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推进五保集中供养,不断提高供养水平。

医疗救助帮助脱贫针对因病致贫和返贫的暂时性贫困人口,落实农村贫困人口特殊医疗救助、新农合特惠政策和特殊人群特殊政策,通过实施大病救助、大病医疗保险等方式,扩大大病保险覆盖面,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减轻贫困人群医疗负担。

专栏20  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十大行动

1.产业扶持到村到户行动。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商贸物流、冷链物流,促进农产品增值,带动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增收。全县每个贫困村发展1个特色产业,每个贫困户发展1至2个增收项目。加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和健康养生乡村旅游扶贫投入力度,大力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将产业扶贫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消除村级集体经济空白村,稳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2.生态移民到村到户行动。大力推进生态移民搬迁、就地就业致富的成功经验,对地处高寒山区、石山区、水库淹没区、饮用水源稀缺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等自然条件恶劣的贫困村实施移民搬迁,确保1859人贫困人口生态移民搬迁致富。

3.低保兜底到村到户行动。全面落实并强化低保、五保、新农保、临时救助等国家保障制度,对贫困对象实行“帮”“保”两条腿走路,综合施策。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采取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最低生活保障、进行困难临时救助和特殊特困人群政府供养等方式“保起来”,确保6143人贫困人口通过兜底政策实现解困脱贫。

4.医疗救助到村到户行动。对因病致贫农户,通过实行大病救助制度、大病医疗保险等方式,实施医疗救助扶持扶贫,确保因病致贫3563人贫困人口得到救助实现脱贫;做好因病返贫人口的后续扶持,研究因地方病、出生缺陷导致贫困的对策。

5.危房改造到村到户行动。以“改善和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和住房安全问题”为着力点,重点关注“住房最危险、经济最困难”农户,解决1907户贫困农户无住房、住房不安全等问题。

6.基础设施到村到户行动。实施全县109个贫困村水利设施、道路交通、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项目,确保全县所有贫困村通村级道路,安全饮水、安全用电问题基本得以解决,实现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户户通、网络讯号全覆盖。

7.教育培训到村到户行动。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完善贫困家庭学生助学补助和助学奖励制度;实施雨露计划、“一家一”助学就业、同心温暖工程、实用技术培训等措施,帮助贫困户掌握1-2门实用技术。确保7865人通过教育培训实现稳定脱贫。

8.金融服务到村到户行动。积极开展金融扶贫工作,帮助贫困村、贫困群众生产的发展。确保100%的贫困农户评级,贫困农户有效授信率达到85%以上,90%有脱贫项目的贫困群众得到贷款扶持。

9.结对帮扶到村到户行动。继续实施“三联一包”制度,开展百村千户帮扶行动和“一进二访”、“三联七到户”、“五个一”活动,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县级领导联系、每个单位都有联系的贫困村、每个干部都有贫困人口联系户,做到贫困村派驻工作队、工作队长担任村第一书记全覆盖。

10.党员示范引领到村到户行动。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在扶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群众威望高、双带能力强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

第三节  着力创新扶贫工作机制

精准把握扶贫工作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形成扶贫工作新机制。

建立健全政策资源整合机制。认真梳理国家在推进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制定的差别化扶持政策,国家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的补偿政策,尤其是涉及到扶贫方面的具体政策,抓好政策资源的有效整合,用好用活相关政策,切实解决“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政策“碎片化”的问题。

建立多元化的扶贫投入机制。建立县和乡两级财政资金整合平台,按政策规定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倾斜安排和落实到贫困村和贫困户。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县级财政收入的5%设立扶贫专项资金。加大投资政策倾斜力度,推动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投资向贫困地区倾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集聚扶贫攻坚。加大金融服务支持力度,加快建设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加紧对接农发行移民搬迁贷款,探索国开行贫困村基础设施政府采购贷款;鼓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开发,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到2020年,贫困村平均投入资金达500万元以上,全县累计投入政府财政性资金达到5亿元、金融及民间资本5亿元。

建立健全严格的责任落实机制。对扶贫工作实现项目化管理,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完善扶贫考核机制,把扶贫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将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作为主要指标,推进考核向主要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转变。建立扶贫督查制度,逐级建立扶贫开发目标责任制,实行路线图管理,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扶贫攻坚各项工作按时间节点推进。 

第七章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民生优先,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共建共享,建立健全城乡一体、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让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推动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节 推动教育优先发展

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全县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到2020年,城区幼儿学前三年制教育毛入园率达100%,农村达85%以上;九年制义务教育完成率达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发展社区教育、老龄教育,逐步形成终身教育体系。

1、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把学前教育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快发展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确保每个乡镇建成一所中心幼儿园。拓宽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渠道,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捐资发展学前教育。改善不合标准的民办幼儿园办园条件,提高民办幼儿园的整体办园水平。

2、均衡发展基础教育

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力度,化解城区“大班额”问题。全面完成“双安工程(教师安教、学生安学)”,到“十三五”末,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成标准化学校,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建成规范化的寄宿制学校,解决留守儿童入学、住校、就餐问题;全面普及高中教育,促进初中毕业生分流,均衡普高和职高学生比例;建立高中生救助体系,满足高中生就学需要,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

3、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以新晃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中心建设职业教育基地,促进职业教育规模化发展。主动适应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的需要,科学设置和调整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推进职教联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打造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加快重点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重点培养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专业技能人才。以职业培训机构、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为主要基地,调动其他教育资源,发展多层次职业培训,帮助待业、再就业和转移就业人员掌握职业技能,提高在职劳动者素质。建立对就业困难人群的职业培训补贴制度。

第二节 积极推进创业就业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广开就业门路,确保实现新增就业和控制失业双重目标。“十三五”期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完善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机制,确保每个家庭至少有一个人就业。

1、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探索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认真落实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小额贷款等促进就业优惠政策,让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时享受到优惠政策。加强跨区域劳务协作,保障企业用工需求。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工作,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对城乡就业实行统筹规划和管理,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继续做好妇女、残疾人、复退军人、随军家属等特殊群体就业服务工作。

2、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

推进各类职业培训。推动职业培训与新晃县产业需求更加紧密地衔接,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城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困难企业职工岗位培训、未就业人员创业培训等,健全面向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体系。鼓励企业对各类员工开展职业培训。形成面向市场、运行有序、管理高效、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评价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各类劳动者的培训力度。

第三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继续加大社会保障投入,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健全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到“十三五”期末,全县城镇养老、医疗等基本保险覆盖面均达98%以上,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

1、健全城乡社会保险体系

完善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体系,统筹各项养老保险制度,增强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养老保险待遇。加快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切实解决和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健全统筹城乡的医疗保障制度,全面推进和完善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提高基本医疗实际保障水平。健全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

2、建设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立足“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为辅”格局,提升养老服务的能力与水平。推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养护院等专业养老服务设施、养老院和医养结合设施、以及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等建设,大力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加快扶持建设养老福利服务机构,建立专业化养老服务队伍,积极培育养老产业。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和民营养老机构提供多层次养老服务。支持发展老年家庭服务业、老年旅游业、老年消费品产业等老龄产业。

3、健全福利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

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困难群体保障、高龄和残疾等特殊群体补助救助,健全城乡低保金标准动态调整和价格补贴机制,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医疗和子女上学。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开展面向孤寡老人、残疾人和孤残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的慈善公益活动。不断加强未成年救助和保护。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增强公民和企业社会责任感。

第四节 提升医疗卫生计生水平

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为目标,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为核心,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重点,突出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整体健康水平。

1、加快医疗卫生设施建设

加强县城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加大基层医疗机构提质改造建设,合理构建全县医疗卫生设施体系,优化医疗卫生用地布局。“十三五”期间,在城北规划建设县人民医院分院,完成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工程,规划建设规范化精神、肢体、老年康复中心;进一步提升县妇幼保健院妇女儿童医疗救治能力,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加大卫生人才引进力度,全面完成全县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2、健全公共医疗服务体系

健全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全面推进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确保县疾控中心、乡镇卫生院防保以及村卫生室都达到相应要求。加强卫生监督网络建设,加大设备投入,进一步完善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取证工具、信息设备等必需设备设施,全面提升现场快速检测及综合执法能力。健全妇幼保健网络,加强县妇幼儿童保健院对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的指导,加强重大疾病防控。 

3、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建立基层卫生服务与管理新体制,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提高艰苦边远地区乡村医生待遇。强化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公益性,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和效能,重点提高乡镇卫生院、服务站等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水平。大力扶持社区医务室,小病不出社区。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实现人口信息系统和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的融合。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增强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4、强化公共卫生计生服务

加快改善卫生应急救治、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精神卫生等服务机构建设,完善城乡医疗急救网络。强化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互联网+医疗,推动健康大数据应用,逐步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区域医疗卫生计生信息系统。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依法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大力加强卫生计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和计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第五节 发展公共文化体育

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广电体育新闻出版事业发展,文化服务功能更加完善,文化艺术产品更加丰富,广播电视实力显著增强,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成果突出,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努力让群众享受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的身体素质。

1、大力繁荣文化事业

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建设一批重大文化项目和工程,推出一批反映新晃特色、反映时代精神、有较大影响的文化艺术精品,举办一系列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艺术活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文物保护传承,不断提高新晃文化的影响力。全力推动龙溪古镇、燕来寺佛教文化园、傩戏咚咚推传承与保护等项目建设,完成晃州博物馆建设。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各类档案资源网络体系,不断促进档案文化事业多元化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大众对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

2、稳步提升广电传播事业

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应用,继续抓好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建设。建设数字制作室、虚拟演播室、多功能直播大厅、数字机房、视频资料库、数字电视监控机房、新业务演示大厅;建设新晃县广播电视台网站;建成全县广播电视有线数字传输网,推进数字电视延伸到乡镇。

3、全面推进体育事业发展

推进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完善社区体育健身功能,积极推动民间体育赛事活动,组织民族、周边地区综合和单项赛事,培植汽车越野赛等活动。加强全民健身运动,大力发展民族特色体育,推进体育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大力发展体育健康产业。实施综合体育馆建设,完善乡镇、社区(村)体育健身设施配套,健全乒乓球、排球、羽毛球等场地,基本建成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全民体育活动普及率;培育发展体育服务产业,引导大众体育消费。

第六节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以创新社会治理为核心,以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为重点,全面推进“平安新晃”、“法治新晃”建设,加强法制化、常态化管理,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1、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不断拓展信息化的社会治理模式,推动信息服务管理的纵深发展。推进政府重点在法律援助、社区矫正、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安置帮教等事项上购买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组织建设,重点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科技类、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开发设置专职巡防员、就业培训师、活动企划师等公益性岗位,引导支持推动社会力量开展公共服务,统筹利用社区公共资源与财税政策为其运行提供便利。

2、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根据新形势下公共安全的新特点,建立主动防控与应急处置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全力强化安全生产,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严格安全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黄牌警告制度。加强职业病防治,执行职业危害评价制度。加强安全生产设施建设,强化校车、危险化学品等领域的安全专项治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集中整治非法、违法生产,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对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生态环境、烟花爆竹等行业和领域的监管。加强消防安全,完善森林防火体系,强化城乡防火工作。强化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加强对企业的安全技术援助和服务。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严格执行食品药品国家安全标准,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执法,特别是要加大中小学小卖部食品检查力度。强化基本药物监管,提高公众用药安全保障水平。大力支持国防现代化建设,深化国防动员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完善各类国防动员预案,推进国防动员信息化,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国防后备力量和国防综合保障能力。抓好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建设,持续深入开展“双拥”工作。

3、创新化解矛盾信访机制

夯实基层责任,坚持属地管理,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完善信访维稳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关注社会不同群体的多方面利益需求,着重健全和完善依法维权、社会矛盾预警、利益表达、协商沟通等纠纷解决机制。加大司法救助、法律援助、支持起诉等救济救助工作力度,确保权益有维护、冲突有解决、困难有帮扶,从源头深处促进社会健康有序运行。

 专栏21  城乡社会发展提质工程

教育发展提质工程:11个乡镇合格幼儿园建设工程,建设一中新校区,建设新晃思源实验学校;搬迁县职业中学,新建新晃综合性高中。

科技文化提质工程:建设县博物馆。深入挖掘侗文化和夜郎文化资源,全力打造侗文化和夜郎文化展示基地。

医疗卫生提质工程:新建县人民医院分院,县中医院大楼整体搬迁,县妇幼保健院提质改造,乡镇卫生院建设工程,村卫生室全面达标。 

社会保障提质工程: 新晃县城养老院建设项目、新晃县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项目(城乡居民、农民活动中心)、新晃县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

第八章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快舞水、平溪、西溪、碧涌溪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加强朝阳、大田等重点水库水环境保护,加快森林湿地保护,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石漠化治理等生态恢复工程,加强生态系统建设和功能修复。强化污染物排放管理,积极开展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清洁养殖、污水无害化处理,全面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加强饮用水源地的检测与保护,保障饮用水安全,不断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和城乡人居生活环境,确保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推进资源节约利用

把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与推进节能减排、重金属污染减排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工业节能,推进交通运输和农业机械节能、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实施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大力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和农业节水灌溉设备。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完善闲置土地退出机制。循环利用为原则,推广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和再造产业。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最终消费等环节,构建产业内部、产业之间的循环经济体系,建立健全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工程,在重点行业、领域和产业园区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以前锋工业园等工业集中区和酒店塘化工小区等重化工企业为重点,打造成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矿产品精深加工重金属废水收集处理系统。推广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先进技术,加强对规模化养殖的资源化和无害化管理,打造农业生产加工废弃物资源化的农业循环产业链,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循环农业和畜牧、水产养殖循环基地。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

第二节  强化水资源保护与开发

发挥新晃水系资源得天独厚、水资源开发潜力巨大的独特优势,正确处理水系保护与综合利用的关系,科学引导水系功能,开发水产业,开展水生态修复,高效调配水资源,积极建设水利工程,完善水文化景观体系,构建林水相依、城水互动、人水和谐的水生态文明城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坚持“生态治河”理念,全面推进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逐步修复河流生态系统。实施水源项目建设、城镇防洪、水库河流整治项目、农村自来水提质增效、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一系列水利工程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和城市公园建设。积极发展水产业,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方式,引进国内知名企业参与县域水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第三节  加强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 

以步头降米贝自然保护区、黄家垅森林公园、平溪河饮用水源保护区等为重点,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城市管道燃气、城市绿化等基础工程配套建设,实施“碧水工程”,加强水污染防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置率。实施“宁静工程”,加强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污染防控。突出重点区域、重点流域和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启动农产品产地重金属综合治理。推进流域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对畜牧、水产养殖污染的治理,进一步推广农村清洁能源的使用,提高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全面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加强饮用水源地的检测与保护,保障饮用水安全。

第四节  加快生态林业建设 

重点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对国家、省级公益林实行全面禁伐,继续执行县人民政府对天然阔叶林禁伐的禁令,严格森林限额采伐,严格生态公益林和生态脆弱区域利用审批,积极申报退耕还林等国家生态项目,提升森林植被质量,提高森林的生态保障能力。加强舞水、平溪、西溪、碧涌溪两岸及海拔600米以上山坡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和建设,禁止毁林开荒、开矿等非法行为。继续建设护路林、护岸林等水土保持林,治理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的水土流失。以步头降米贝自然保护区、黄家垅森林公园为重点,加强对野生动植物和物种多样性的保护。

第五节  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统筹规划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围绕“一年打基础、二年展新貌、三年大变样”的实施计划,突出老城、新区、镇村三大区域重点,积极开展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清洁养殖、污水无害化处理,力争全县11个乡镇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污水处理率等主要环境指标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和武陵山片区领先水平。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作为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的重要内容,推进生态村镇建设和创建,提高乡村环境管理水平,彻底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面貌。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国家卫生县城”成果。实施“碧水工程”、“蓝天工程”、“固废工程”、“宁静工程”,使全县城乡人居环境和容貌秩序明显改观,市政等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健全,形成城乡容貌改观、环境管理有序、城镇品位提升、发展环境优化、居民素质提高的新局面。

 

专栏22  生态文明示范工程

1、新晃县退耕还林工程。

2、新晃县长江防护林工程。

3、新晃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4、新晃县有色金属采选冶集中重点区域金属污染整治工程。

 

第九章  全面深化改革创新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顺应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推出一批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千方百计释放改革开放红利、创新创业红利,使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到新增长点上来,以改革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晃发展的新突破和新跨越。

第一节  转变政府职能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制定本县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公布县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深化“先照后证”、“三证合一”商事制度改革,加强改革后的市场监管。坚持创新管理,强化服务,全面实行政务公开,推广电子政务和网上办事,着力提高政府效能。

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将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公共服务,通过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新模式, 创新公共服务供给。选择一批项目开展PPP试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领域的建设和运营。

按照“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新要求,以市场化和法治化为取向,强化制度支撑,突出新兴交易市场培育,积极加强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传统与新兴融合,最大限度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

第二节  深化改革试点

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抓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完善农村担保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农商行建设。做好金融支持产业扶贫试点工作,扩大产权抵押贷款规模。深度激活民间投资,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可以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领域,做实牛发投、做强经建投、工建投等融资平台,为县域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深入推进城乡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居民落户集镇和县城的配套政策,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行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强化财政资金监管。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成公立医院改革任务。支持司法体制改革,维护司法公正。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国有企业改制等改革工作。

深化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和颁证,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围绕烟叶、茶叶、果蔬、特种养殖等主导产业,积极探索信托流转、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入股流转等形式,引导整村、整组土地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

第三节  创新社会治理

积极拓展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提升全县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的能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实现管理和服务的有机结合;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各种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形成保证社会安定有序的合力;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理顺机制,从源头上不断加强社会建设,尽可能使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少产生、少转化、少激化;坚持统筹兼顾、协商协调,更多运用群众路线、平等协调,以弹性、柔性保持社会动态平衡;坚持依法治理、综合施策,强化依法行政、依法施政、公正司法,同时运用经济调节、行政管理、道德约束及舆论引导等手段进行综合管理。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风险评估机制、应急管理机制,积极探索社会治理的新办法、新措施、新机制,构建制度完备、责任明确、运转高效的公共安全防控和保障体系。

第四节  加大开放合作

积极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以及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纵深推进的机遇,突出战略对接,突出打通内外通道、完善开放平台、增强开放活力,全面提高内外开放层次和水平。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营造尊商、亲商、安商的社会环境,不断创新招商方式,着力引进产业发展战略投资者。进一步简化各类审批程序,落实招商引资企业和全民创业服务全程代办、限时办结制,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以“一区两园”为主体,以推进园区专业化、特色化、集聚化、生态化发展,打造园区开放平台,着力提升开放平台的功能性、集成性和影响力,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和集聚力。

加强区域协作,特别是加强与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的对接合作向纵深推进,探索园区融合联动、资源开发共谋、设施配置共建、生态环境共治的区域合作新机制。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长株潭和成渝经济圈等以及央企、省企、名企等优强企业的对接合作,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第十章  强化实施保障措施

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和任务,要着力解决好影响和制约新晃县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跟踪监督、适时修订的规划组织实施机制。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本规划经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颁布实施。县委、县政府要成立“十三五”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十三五”规划的组织实施。县政府组成部门、县直各单位要根据本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细化分解工作目标和任务,确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明确工作要求,推动规划有效实施。按照本规划纲要确定各项改革任务,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加大执法力度,综合运用政策、制度、目标管理、财税、投资、价格、信贷等手段,引导规划的实施,确保规划如期实现。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的理念,五年时间内严格按照规划既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强化项目建设,确保规划项目的落实。

第二节  强化要素保障

坚持把要素保障作为推进新晃县“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战略重点,狠抓要素建设,强化土地、资金、能源、水资源、人才等要素保障,确保满足“十三五”发展需求。一是土地,完善土地利用机制,实行土地集约化、市场化运作,合理有序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加快土地流转,盘活闲置土地,切实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二是资金,大力拓宽融资渠道,依托向上争资、招商引资、吸引民资、银行融资“四轮驱动”,着力破解项目建设资金紧张问题,保障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三是能源,坚持节约优先、多元发展,统筹资源开发利用与节能环保,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推进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四是水资源,着力解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和治理等重大问题,加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提高利用效率。五是人才,坚持“人才是第一生产要素”的原则,加大科技人才、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实施人才培训工程,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乡土人才培养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第三节  突出项目支撑

突出重大项目对规划的支撑作用,加强重大项目的谋划和建设。一是加强项目开发,根据“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目标,重点围绕支柱产业做强、优势产业培育、核心企业壮大、城市扩容提质、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开发一批重大项目,将思路和目标落实到具体项目上。二是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对重大建设项目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机构、一支队伍、一抓到底”的项目责任制。就项目施工、招商引资等建立定期调度、专项督察的机制,确保工作力度和效果,促使尽早建设、尽早投产、尽早发挥效益。

第四节  健全责任机制

建立健全考核体系,明确规划实施的考核机制和奖惩标准,防止规划执行的随意性,把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列入年度考核体系,将规划落实情况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占相当的比重与分值。完善行政监察机制,按照“谁承担、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的监察监督。建立专家咨询机制,集聚县内各方人才,建立专家库,重大项目、重大决策充分听取专家意见。建立规划评估机制,规划主管部门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中期评估,及时跟踪规划实施进度,依据规划内容对各责任单位工作绩效进行评估,提出评估报告,评估报告按程序由县政府提交人大常委会审定。规划实施外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需要修订或废止时,由县人民政府适时提出建议,提请县人大常委会批准执行。

 


注释:

1、“十三五”规划:是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2、“四个全面”: 是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3、“两创一巩固”:是指新晃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巩固全国卫生县城成果。

4、“两项制度”: 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低保)和开发式的扶贫政策制度的有效衔接。通俗的说就是做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即通过低保制度的开展解决农村困难户的最低生活保障问题;通过开发式的扶贫方针解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

5、“一石、一牛、一树、一铁、一镇、一米、一泉”:是指新晃县重晶石、黄牛、龙脑樟树、铁合金、龙溪古镇、侗藏红米、八江口温泉。

6、“两环四横五纵”: “两环” 是指内环线。以黔江、恩施、张家界、吉首、怀化、铜仁等六个中心城市为支点,构建以铁路、高等级公路为主的内环线。外环线。以武隆、丰都、石柱、利川、建始、巴东、秭归、长阳、五峰、慈利、安化、涟源、新邵、邵阳、新宁、城步、绥宁、靖州、会同、玉屏、印江、德江、思南、务川、道真等县城为支点,构建以高等级公路为主的外环线。“四横”是指重庆至武汉通道(丰都至长阳段)。在建重庆—利川铁路、涪陵—石柱公路。重庆至长沙通道(武隆至慈利段)。开工建设长沙—常德城际铁路、黔江—张家界—常德铁路、黔江—张家界公路。遵义至岳阳通道(湄潭至沅陵段)。在建遵义—铜仁—吉首高速公路,规划建设遵义—铜仁—吉首铁路。贵阳至长沙通道(玉屏至邵阳段)。在建长沙—昆明客运专线,规划建设怀化—邵阳—衡阳铁路、怀化—娄底公路。“五纵”是指恩施至衡阳通道(恩施至娄底段)。在建万州—利川公路,规划研究安康—恩施—张家界—衡阳铁路、恩施—张家界—衡阳公路。万州至桂林通道(石柱至铜仁段)。在建包头—茂名国家高速公路相关路段、 规划建设渝怀铁路二线、玉屏—铜仁铁路,开工建设黔江—梁平和秀山—铜仁—玉屏公路。宜昌至柳州通道(长阳至通道段)。规划实施枝城—柳州铁路扩能改造,规划研究宜昌—石门铁路、宜昌—长阳—五峰—张家界—新宁公路。贵阳至郑州通道(湄潭至巴东段)。在建黔江—恩施高速公路,规划研究遵义—黔江—恩施铁路、黔江—遵义、建始—巴东、建始—恩施、利川—咸丰—来凤—酉阳、石柱—武隆—印江—铜仁公路。 重庆经铜仁至怀化通道。在建杭瑞国家高速公路(铜仁大兴至思南段)、思南—德江公路,开工建设南川—道真、德江—务川、铜仁—怀化公路,规划建设道真—务川公路。

7、“三网”:是指以因特网(Internet)为代表的数字通信网、以电话网(包括移动通信网)为代表的传统电信网和以有线电视为代表的广播电视网。三网代表现代信息产业中三个不同行业,即电信业、计算机业和有线电视业的基础设施。2010年至2012年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2013年至2015年,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

8、“五个一批”: 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9、“六个精准”:是指范围精准、对象精准、任务精准、目标精准、措施精准和责任精准。

10、“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的建设不仅不会与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等既有合作机制产生重叠或竞争,还会为这些机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

11、“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个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近年来,长江经济带首尾两大战略金融核心区:江北嘴、陆家嘴已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并和国际经济关联密切的金融中心。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战略决策。主要任务是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培育全方位对外开放新优势,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长江经济带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转型实施新区域开放开发战略。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一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二是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三是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12、“京津冀一体化”:由首都经济圈的概念发展而来,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唐山、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沧州、秦皇岛、廊坊、张家口和承德,涉及到京津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区域面积约为21.6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为1.1亿人,其中外来人口1750万。

 

上一篇:新晃龙溪古镇

下一篇:夜郎大峡谷

  • 举报
关闭
  • 账号登录

其他方式登录